到2025年
福州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
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
推進建設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項目
嚴厲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行為
……
西湖。林雙偉 攝
今天
福州市人民政府網站發布通知
“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專項規劃出爐
建設目標、具體任務都明確了!
福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
福州市“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
專項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
榕政綜〔2023〕35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市直各委、辦、局(公司),市屬各高等院校,自貿區福州片區管委會:
《福州市“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專項規劃(2021—2025年)》已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福州市人民政府
2023年3月2日
旗山湖。林雙偉 攝
到2025年,福州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明顯優化,清潔生產水平持續提高,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深入人心,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專項規劃提出了
以下主要任務——
加強科學系統謀劃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一、有序推進碳達峰行動
科學合理制定時間表、路線圖。
因地制宜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組織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
二、強化支撐體系建設
加大投資支持。
推進市場化機制建設。
強化綠色低碳科技賦能。
深化綠色開放合作。
三、持續鞏固提升碳匯能力
鞏固提升林業碳匯。
穩步提升農業碳匯。
探索開發海洋碳匯。
連江縣同心村海上養殖場。林雙偉 攝
構建低碳產業體系
實現綠色創新發展
一、促進產業綠色轉型
升級改造傳統產業。
發展綠色新興先導產業。
推進綠色農業邁入新臺階。
二、推進現代服務業綠色發展
發展現代綠色物流。
推進綠色金融發展。
促進消費綠色轉型。
加快信息服務業綠色轉型。
三、扎實推動節能減排
落實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
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
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四、堅持創新引領綠色發展
培育壯大綠色技術創新主體。
強化綠色技術創新導向機制。
促進綠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應用。
晉安區壽山鄉九峰村。林雙偉?攝
建設綠色基礎設施
促進資源集約利用
一、推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
優化能源結構布局。
加快清潔能源建設。
堅持能源技術創新驅動。
深化能源體制機制改革。
二、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
推行企業資源循環與清潔化生產。
建設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
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
加強廢舊物資循環利用。
三、推進自然資源集約利用
集約利用土地資源。
集約利用水資源。
集約利用海域資源。
集約利用礦產資源。
四、發展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
提升建筑能效水平。
提高綠色建筑品質。
完善綠色建筑監管制度。
五、推進交通低碳發展
完善綠色交通基礎設施。
強化交通節能減排和降碳措施。
智慧綠色交通引領新發展。
原浩?攝
構建生態安全格局
堅守榕城生態綠底
一、優化生態空間開發格局
完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
深化“三線一單”工作。
推進城鄉統籌宜居新發展。
二、推動環境污染防治
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藍天工程。
推進水污染防治碧水工程。
推進海域污染防治碧海工程。
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凈土工程。
三、推進生態保護修復
推進森林生態保護修復。
推進重點流域生態保護修復。
推進濕地生態保護修復。
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
打造生態高標準農田。
落實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陳瑞霖 攝
多措并舉綜合施策
健全生態文明體制
一、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強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完善生態環境監測機制。
健全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機制。
二、完善生態文明評價考核體系
探索構建本土GEP核算評估體系。
完善黨政領導干部政績差別化考核機制。
完善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
三、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建立生態產品調查監測機制。
健全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機制。
完善生態產品保護補償機制。
林雙偉 攝
培育特色生態文化
構建共治共享格局
一、厚植閩都生態文化根基
構建福州生態文化產業。
打造生態“海絲”門戶。
二、增強全民生態文明意識
創新生態文化傳播形式。
開展生態環境主題教育活動。
三、推進生態建設全民行動
完善公眾參與制度。
健全公眾監督制度。
發展環境公益訴訟制度。
陳奇 攝
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及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全面領導,各級黨委、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終身追責”,完善組織機構和人事安排,明確職責定位和工作重點。督促各部門積極協調配合,建立健全與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密切相關的例會制度、情況報告制度、聯絡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加強工作統籌,分階段、分步驟有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和措施有效落實。
堅持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同共進的原則,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應對氣候變化、資源循環利用、生態保護修復等為規劃目標和主要任務,推進建設一批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的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各部門結合各自職責分工,圍繞規劃戰略目標和人才、土地、金融、財政等要素支撐,梳理、策劃、生成一批可行性強的項目,不斷創新項目生成和推進建設機制,加強項目謀劃儲備,把本規劃明確的目標任務和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細化落實到具體項目上,為規劃實施提供重要支撐。
完善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工作機制。健全污染防治聯防聯控制度。統一執法尺度,嚴格執法標準,完善案件移送、聯合調查、信息共享和獎懲機制,嚴厲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行為,依法追究環境損害責任者責任。深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加強線索篩查、重大案件追蹤辦理和修復效果評估。推動完善環境公益訴訟制度與行政處罰、刑事司法及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制度相銜接。
切實加大生態文明建設的資金投入,將生態文明建設資金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優先安排。制定政府主導、企業與社會共擔、投入與效益共享的資金籌措與融合的渠道,靈活運用金融、價格、財稅等多種政策方式,以及PPP、第三方治理等模式,建立多元化的生態文明建設投資、融資機制。探索建立生態轉移支付基金制度。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相關資金管理體制,建立有效資金監管制度。
編輯:李子青